迪士尼《森林王子》、《與森林共舞》原著,動物文學經典全譯本
諾貝爾文學獎最年輕獲獎者──吉卜林傳世百年叢林故事
從故事中看見真誠、互助、勇氣,
以及對生命與大自然的尊重
◆獨家收錄「吉卜林的人生與創作哲學特輯」
◆華德福教育推薦中小學生閱讀書單
◆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、字彙能力、青少年成長必備經典動物文學
魯德亞德.吉卜林的經典動物文學──《叢林奇談》帶領讀者看見:
在叢林導師的教導下,學會尊重生命與自然規則;
運用智慧與勇氣,面對叢林獵者的追殺;
在「生存至上」的唯一選擇下,如何重新思考人與其他動物間的緊密連結……
▍不論你是野狼、棕熊、黑豹、老虎,或是人類,進到叢林裡,都必須遵守「叢林法則」……
🐾叢林法則1🐾不要欺壓陌生的幼獸,雖然牠又圓又小,但是危險的媽媽可能就在牠身後。
🐾叢林法則2🐾想要活命和獲得食物,都必須懂得控制情緒。
🐾叢林法則3🐾尊重領地的主人,並為了食物狩獵,而不是為了享樂而狩獵。
▍學會忍耐、學會等待,叢林的生存之戰,人類男孩毛克利究竟能不能存活下來?
幼小的人類毛克利,在狼爸爸與狼媽媽的照顧下、在棕熊巴魯與黑豹巴契拉的教導下,成為了叢林裡的一員,學會尊重不同的族群、學會理解叢林的規則、學會忍耐與等待,因為當你無法了解叢林法則,便無法生存。
但是,瘸腳老虎謝爾汗依舊虎視眈眈,他緊盯著毛克利,等待機會獵殺曾經從他虎口下逃脫的人類男孩。這是一場叢林的生存之戰,毛克利必須與謝爾汗一決生死,才能擁有生活在叢林的權力。
本書特色
1. 獨家收錄「吉卜林的人生與創作哲學特輯」
本書整理了史上最年輕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──魯德亞德‧吉卜林的人生與創作哲學,透過了解吉卜林的創作歷程與人生經歷,了解《叢林奇談》的創作祕辛與背景解析。
2. 傳世百年叢林故事,看見對生命、對自然的尊重
《叢林奇談》由史上最年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──魯德亞德‧吉卜林所寫,同時也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。吉卜林在書中生動描繪印度叢林的景色,同時也呈現了大自然動物與環境共存、敬重不同種族的情景。本書共有七篇中篇故事──從狼孩子毛克利的叢林生存、白海豹科提克尋找夢幻島的海上冒險,到馴象人圖瑪依與象群的連結等等──完整呈現了動物對環境的情懷,也讓我們看見人類獵殺動物的慘忍。是一本適合兒童、青少年閱讀的經典作品,讓孩子從書中看到對生命、對自然的尊重。
3. 從經典少兒文學,培養孩子的閱讀與寫作能力
經典兒童文學──《叢林奇談》除了帶孩子領略印度叢林的風情,緊張而刺激的故事也能吸引孩子的目光、投入文字的浩瀚大海之中。透過閱讀故事,培養孩子閱讀習慣與文字能力,減緩閱讀長篇故事的恐懼、加強寫作能力。
4. 從動物故事,培養孩子的規律感、建立環境與自我的連結
童軍運動創始人貝登堡爵士(Robert Baden-Powell, 1857-1941)指出,幼童軍的活動便是以《叢林奇談》中毛克利在叢林裡生活、冒險的背景所設計。書中的角色與動物故事,能讓孩子了解環境與自我的連結,建立規律而有紀律的生活環境。
影像化紀錄
★1967年華特迪士尼改編為經典動畫《森林王子》
★1989年日本動畫公司改編為卡通《森林王子 少年毛克利》
★1994年華特迪士尼改編為真人電影《大冒險家:森林王子》
★2016年華特迪士尼改編為真人電影《與森林共舞》
★2018年華納改編為真人電影《森林之子毛克利》
兒童文學界、教育界 大力推薦
王淑芬(兒童文學作家)
林怡辰(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)
林晉如(岡山國小老師、教育部閱讀推手)
徐明佑(華德福資深教師)
陳安儀(親職教育部落客)
游珮芸(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)
葛容均(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)
薛曉華(教育學者、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理事長)
「《叢林奇談》的故事力量可以讓成長中的學子獲得的是:對於生命成長的感動,而這才是有別於說教、真正能讓孩子完成階段性蛻變的強大助力!」──徐明佑(華德福資深教師)
作者簡介
魯德亞德‧吉卜林(Rudyard Kipling, 1865-1936)
知名英國小說家、散文作家、兒童故事創作者。1865年出生於印度孟買,並在印度生活到6歲,隨後便和當時年約3歲的妹妹一起返回英國接受寄養學校教育直到12歲。由於童年在印度成長的經歷,吉卜林的作品內經常可以看到以印度為背景的故事,並且將他所熟悉的印度景色與生活描繪得淋漓盡致。
1882年,吉卜林回到印度擔任記者,為當時的《公民軍事報》(Civil & Military Gazette)撰寫詩及短篇故事,從此開啟他的創作之旅。在這段期間,吉卜林創作的幾篇故事也曾出版並大受歡迎,因此被譽為「當代最傑出的散文作家」,名聲也隨之傳遍了印度。
1889年,他再次回到英國,很快的成為當時主流文學界的一員,但是他最初推出的小說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歡迎,直到1894年《叢林奇談》(The Jungle Book)問世,才打開了他在英國文學界的聲浪。從此,他成功的建立了作家及詩人的名聲,更以小說《基姆》(Kim)和兒童文學故事《原來如此故事集》(Just So Stories)開啟了成功之路。
吉卜林的文學成就在20世紀初達到巔峰,大力的影響當時的文壇,也因此讓他在1907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,除了是當時英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,也是迄今最年輕的得獎者。
1915年,吉卜林遭逢人生最痛苦的時期─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失去了兒子。但是,吉卜林依然在餘生持續創作詩歌和短篇故事直到1936年因腦溢血逝世。
1967年,華特迪士尼將吉卜林經典兒童故事《叢林奇談》中「狼孩子毛克利」的故事改編為經典卡通《森林王子》,成為了當代兒童永生難忘的叢林故事,從此讓主角毛克利的勇氣深入孩子的內心,也讓我們看見叢林動物間的溫暖與友誼。
繪者簡介
洛克伍德‧吉卜林(John Lockwood Kipling, 1837-1911)
出生於1837年,為英國藝術教師、插畫家、博物館策展人,同時也是作家魯德亞德‧吉卜林的父親。他長居印度,並於「Sir J.J.實用藝術學院」(Sir J.J. Institute of Applied Art)擔任教師。兒子魯德亞德‧吉卜林的書中經常可以看見其作品,《叢林奇談》中的部分插圖便是由他所繪製。
威廉‧達克(William H. Drake, 1856-1926)
出生於美國紐約的畫家與插畫家,為《叢林奇談》繪製了部分插圖。
保羅‧佛倫澤尼(Paul Frenzeny, 1840s-1902)
美國藝術家與插畫家,也為《叢林奇談》繪製了部分插圖。
譯者簡介
聞翊均
淡水人,熱愛文字、動物、電影、紙本書籍。現為自由譯者,擅長文學、運動健身、科普翻譯。翻譯作品有《大森林裡的小木屋》、《蘋果山丘上的貝絲》、《許願椅系列》、《魔法樹系列》(小樹文化)、《小公主莎拉》、《祕密花園》(野人文化)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