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on by Sharon Tsui

2015.01.20

把羊毛交到媽媽手中,往往能變出一件溫暖的毛衣;但如果放到一班「華德福」媽媽手中,她們卻能變出各式各樣的娃娃玩偶,為孩子帶來心靈溫暖。 華德福是主張「慢學」的非主流教育體系,幼兒階段不學文字,不學算術,讓孩子在自然舒適的環境下遊樂成長。「玩樂」是華德福教育的核心一環,對玩具有特定要求,必須取材於大自然,並鼓勵家長自行手製,而且愈簡單愈好。

羊毛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素材。「羊毛能夠存熱,帶給孩子溫暖的觸感,而且比起棉花更有重量,製作娃娃質感較好,這對孩子來說相當重要。」在銅鑼灣開辦華德福玩具店的徐瑩(Sharon)表示,與坊間的羊毛氈公仔不同,在一般人眼裏,華德福媽媽的作品並不突出,也不細緻,甚至連眼耳口鼻都沒有。但在講求玩樂教育的華德福世界裏,玩具愈能保持簡單原始,為孩子保留的想像空間就愈大,「我們經常用玩偶說故事,每個人物的心情總會有起落變化,一張笑臉怎能完整交代?」沒有面孔的公仔,原來更人性化。

市面複雜精緻的玩具,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大人的眼光,小時候我們拿着波子、石仔、床單都可以玩一大餐,孩子的玩具本來就該簡簡單單。由媽媽親手製作的羊毛玩偶雖然簡單,卻變化萬千,而且充滿溫暖和愛,不只得孩子歡心,其實媽媽們也為之着迷。「手作本身就有一種心靈療癒的功效,媽媽的辛苦壓力,在全神貫注地製作娃娃時,能得以舒解釋放,沉澱情緒。而且能親手完成一個作品真的很有成功感。」Sharon笑言很多媽媽一試便上了癮,根本比孩子更享受。